<tr id="dkgiv"><sup id="dkgiv"></sup></tr>
  • <center id="dkgiv"><em id="dkgiv"></em></center>
        <center id="dkgiv"></center>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>>文化頻道>>文化聚焦>>正文
        晉綏邊區二中劇社
        2023年04月11日 09時18分   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


        1941年7月,晉西北行署第二專署在河曲縣成立二分區文化工作團。建團不久,文工團隨二專署機關從河曲遷往保德王家灘村。團長是靳仲敏,全團14人,都是從專署機關、部隊、學校抽調來的。因人員少,只能演一些秧歌、快板、活報劇等小節目。

        1942年,在原文工團基礎上,于保德縣東關廟梁組建晉綏二分區大眾劇社,社長王玨才,二專署教育科長靳仲敏主管此項工作。不久,從晉綏分局領導下的七月劇社調來高禹、魯博夫、張清人三人,高禹任社長,副社長張煥,指導員王玨才,魯博夫、張清人為骨干,演職人員40多人。他們不僅能表演歌舞類節目,還能表演大型戲曲節目。彼時劇社由廟梁遷至王家灘,由于條件困難,樂器、道具嚴重缺乏,劇社的同志只能自己動手制作,用柳木棍作把杖,用麻作髯口,用紙糊頭盔,用木板作靴底。

        1943年,大眾劇社遷往康家灘,從工衛旅劇社調來王洽勛等二人,負責教唱晉劇,排練了《撿柴》《蘆花》《回荊州》等傳統劇目。同年,晉綏二中師生共同組建了一個業余劇團,演出的節目反映了根據地人民革命斗爭的現實生活,教育意義非常深刻。如現代歌劇《十二把鐮刀》,話劇《棋局未定》《把眼光放遠點》,北路梆子《十二金牌》等?!妒鹋啤肥歉毙iL武進卿編寫的劇本,由校長范若愚飾演岳飛。

        1944年1月,晉綏二分區大眾劇社改名“晉綏邊區二中劇社”,范若愚代管,晉綏第二地委宣傳部長趙仲池、干事張立負責劇社工作。劇社社長先后是原野(女)、張立、葉云(魯博夫),副社長是張煥、朗可(王充),指導員是張清人。范若愚非常關心劇社工作,他將原二中業余劇團的16名學生調入劇社,充實了演出陣容,還用 5000 斤小米從寧武縣買回一個八成新的戲箱。他緊抓排練工作,根據民兵戰斗英雄路玉小的先進事跡,親自編寫了劇本《新村風云》。

        二中劇社處于整個劇社發展的黃金時期,當時劇社演職人員有50多人,經常表演晉劇、眉戶劇、歌劇、話劇、秧歌劇、活報劇以及其他形式的文藝節目,如《撿柴》《蘆花》《回荊州》《哭靈堂》《賜環》《罵殿》《黃鶴樓》《取洛陽》《十二金牌》《斬子》《明公斷》《反徐州》《陸文龍》《三打祝家莊》《逼上梁山》《將相和》《打漁殺家》《血淚仇》《十二把鐮刀》《梁上君子》《大戰中原》《新村風云》《一把菜刀》《兄妹開荒》《夫妻識字》《破鏡重圓》《里應外合》《抓住他》《算賬去》《牛永貴負傷》《王德鎖減租》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《繡金匾》《鬧對了》《吃虧上當》等?;钴S在晉西北和雁北部分地區的這支文藝宣傳隊,在兩年多的時間里,先后在保德、河曲、偏關、岢嵐、神池、五寨、興縣、朔縣、平魯等縣巡回演出400余場,起到了宣傳教育的作用。二分區司令員許光達曾說,《血淚仇》自己看了11次,每次都感動得流淚,演出對戰士們觸動也很大。

        1946年5月,二中劇社并入雁門劇社。1946年10月,晉綏一分區民眾劇社并入雁門劇社,改為晉綏邊區人民劇社。此時,晉綏邊區共有3個劇社,七月劇社、呂梁劇社、人民劇社。1947年5月,人民劇社撤銷,一部分人員調入七月劇社和呂梁劇社,另一部分人員調入西北野戰軍,從事機要或連隊政治工作。(三 木)

        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

        關閉窗口

          主辦單位: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: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

          律師提示: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,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,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:0350-3336505 電子郵箱:sxxzrbw@163.com
        好爽好大久久久级婬片毛片免费
        <tr id="dkgiv"><sup id="dkgiv"></sup></tr>
      1. <center id="dkgiv"><em id="dkgiv"></em></center>
            <center id="dkgiv"></center>